2023年5月6日,国家文物局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《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》。根据《通知》的工作安排,“十四五”期间将试点建设3至5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。
文物主题游径不同于常见的旅游线路,其资源对象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,以特定主题为主线,有机关联、串珠成链,形成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。
“东坡行旅”是中国第一条文物主题游径,它以苏轼的人生轨迹为主题展开,串联国内与东坡有关的城市单元。眉山市率先完成城市单元方案编制,围绕“家”和“学”两条主题脉络,聚力打造具有“人生底色,少年才情”内涵的城市。
张大千《东坡笠屐图轴》(四川博物院藏)
苏轼从家乡眉山出发,一生宦游,至常州逝世,又归葬中原。他最北到过河北定州,最南远及海南,足迹几乎遍布北宋疆域。作为历史文化名人,与他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之多,类型之丰富,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——其中既有古建筑、古遗址、古墓葬、摩崖题刻、水利设施,还有大量的文化景观,几乎涵盖了文物的大部分类型。
“东坡行旅”是一场文学艺术之旅:在苏洵家族墓地,苏轼曾在父母、发妻墓地手植青松三万株,正是《江城子》中“明月夜,短松冈”的实景地;在诸城(密州)的常山之上,可以遥想苏轼密州出猎时“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”的场景。
“东坡行旅”是一场关于生命历程的哲思之旅:走上徐州云龙山,不需指点,便能确认苏轼“醉中走上黄茅冈,满冈乱石如群羊。冈头醉倒石作床,仰看白云天茫茫”的所在;在黄州清泉寺前浠水上,尚能体味苏轼“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,休将白发唱黄鸡”的逆旅雄心。
“东坡行旅”还可以是一场美食趣味之旅:从东坡肉到羊蝎子,从江淮间的“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”,到惠州的荔枝、海南的生蚝……
活动现场还正式上线发布了三苏文化大数据库,并公布了四川省2024年文物保护优质工程(眉山重瞳观文物维修保护工程),以及文物利用优秀项目(成都城厢古镇文物保护利用项目)。
“东坡行旅——中国文物主题游径”摄影作品展的部分获奖作品也在现场与观众们见面。此次摄影展共收到200余位作者投送的3200余件摄影作品,最终评选出80件优秀作品和120件入围作品。
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洁
评论 ( 0 )